水林鄉景陽宮  雲林_水林采風錄(系列)之1[頂蔦松景陽宮沿革史略記傳奇]

  • 【景陽宮】

 

廟中所供奉祭祀之主神係為康、趙、溫府元帥等神尊(諸神明均以文官造型雕塑像貌),本廟香煙鼎盛,其東邊緊鄰北港溪(笨港溪)、右邊則有蔦松大排等河川。

 

根據古老之傳說----起源於清康熙39年(西元1700年)時期笨港溪(今北港溪)淹大水漂來康府元帥等神尊(即今頂蔦松東北角,其時夜晚該處會發出紅光),後由先民請來民宅供奉,惟經村民卜盃(擲筊)請示神明降駕後方知悉神尊名號,經降乩指示(其神專長於出押煞符)來協助一同保佑地方平安、康寧,及至清朝雍正六年(戊申年,西元1728年),當時此地民間正流行瘟疫不止,逢康府、趙府及溫府元帥等代天巡狩、解除災難及時賜予患疾民眾藥方(民間傳此藥方為桑皮及洛神),村民就此得以永保安康並銘感神恩乃建草寮供奉元帥誠心參拜,並在民國十六年(日據時期昭和丁卯年)再將茅屋歷次翻修,經民國五十、六十八年等陸續整修始有如今之規模,其廟宇建築有開基神尊(康、趙、溫府元帥等神尊)、匾額、彩繪等具高水準文物作品精湛,大廟後面有槺榔園特殊景色(據此間耆老口傳原有七株,如今剩五株均已活百年以上,槺榔樹別名--台灣海棗,為最早期民間製作掃把與避邪等多種用途使用),本廟的來源起肇實與槺榔樹有相當密切關係,而廟前左側的戲台則題名稱為(槺榔櫊),是信眾們酬神演戲的舞台.槺榔閣戲臺足以見證先民在蔦松開發史,後人乃擇每年農曆9月11日祭典慶祝。

編輯[附註:本文純為編輯地方鄉土宗廟信仰文化紀錄使用絕無侵犯他人著作權之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水林鄉團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